大選次輪今投票 馬克龍再鬥馬林勒龐 法國總統願景二選一 牽動歐洲未來

【政局】法國大選第二輪終極投票今日(24日)舉行,共和前進黨的現任總統馬克龍繼5年前上屆大選再次決戰極右國民聯盟的馬林勒龐。選前民調顯示,馬克龍的領先優勢自第一輪投票後擴大,有望成功連任,但料難重演5年前的大勝,反映馬林勒龐的主張已不再是法國社會的邊緣論述。對比2017年,馬林勒龐進一步減少政綱的激進內容,但其反全球化的願景跟強調歐盟作用的馬克龍仍是大相逕庭,令這場選戰不止是二人之爭,也是法國民眾對國家全球定位願景的又一次抉擇,甚至牽連到歐盟和北約的未來。

馬林勒龐:民族主義者與全球主義者之爭

根據選前最後一批民調,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與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單獨對碰的支持度差距,由第一輪投票前的不足5個百分點,擴展至約10個百分點,但跟2017年大選次輪馬克龍大勝逾30個百分點,仍不可同日而語。

無論是馬克龍還是馬林勒龐,都毫不猶豫地強調二人思想如何相反對立。馬林勒龐一再反對自己被標籤為極右,表明她與馬克龍是「全球主義者(globalists)與民族主義者(nationalists)之爭」。不過,在反全球化論述下,馬林勒龐顯然視歐盟和北約為眼中釘。她鼓吹法國退出北約聯合指揮機制,衝擊現有歐洲安全架構,而儘管她聲言已放棄帶領法國退出歐元區或歐盟的想法,變成提倡內部改革歐盟,削弱其跨國家(transnational)特點,促使歐盟性質更接近「主權國大會」。有論者形容她的策略儼如「除了名義以外的法國脫歐」,地緣政治顧問公司歐亞集團歐洲主任拉赫曼(Mujtaba Rahman)向《衛報》稱,馬林勒龐的歐盟政策就是「我們會留在巴士上但將之駛近懸崖」。

馬克龍黨友:外望者與內望者對碰

對比之下,馬克龍對北約角色(尤其是美國在北約的主導地位)一直有微言,在特朗普入主白宮期間更曾稱北約瀕臨「腦死亡」,但也承認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北約「被搶救起死回生」。不過,他對歐盟地位的重視毋庸置疑,這從其歐洲主權和戰略自主倡議可清楚反映出來。

馬克龍的黨友、法國國民議會(下議院)議員熱內特(Anne Genetet)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形容馬克龍與馬林勒龐之爭是「兩種願景的對碰」:馬林勒龐是內望的(inward looking)候選人,寄望重現經幻想化的過去;馬克龍卻是外望(outward looking)和付諸實行的領袖。她形容馬林勒龐視多邊主義、歐洲和北約為問題,馬克龍卻視它們為解決方案。

熱內特直言法國選民如今面對兩項相反的願景:一個(指馬林勒龐)是認為法國可以在巨大和具競爭的世界上獨自行事,另一個(指馬克龍)是法國無法獨自成事,需要盟友和伙伴。她解釋,歐洲需要攜手在中美兩強交鋒的世界向前邁進,「我們不能身處『兩顎之間』(註:形同隨即被咬,意即被中美夾擊)」,倘若法國獨自行事,肯定會被兩個超級大國所削弱,「因此,法國的主權和獨立需要透過強大的歐洲來實現」。她質疑馬林勒龐至今仍無法理解這一點,「恐怕也永遠無法理解到」。

浸大學者:法總統之職 最能展示理想化歐洲

研究法國政治的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系主任科萊(Alistair Cole)向本報表示,隨着英國脫歐及德國的影響力不及從前,意味法國在歐洲和國際舞台的角色將發揮更大作用。他直言大概沒有政治職位比法國總統更有能力展示理想化歐洲願景,馬克龍更是箇中典型,但面對歐盟內部談判的現實,以及對歐洲未來的另類敘事持續存在吸引力下,馬克龍的歐洲一體願景能否成事尚待觀望。

投票率恐創新低 左翼選民意向成關鍵

法國總統大選最重要變數之一是投票率。選前民調顯示,表示打算放棄投票的選民比例高達25%至30%,隨時出現1969年以來最低的大選投票率,促使爭取連任的馬克龍日前警告恐重現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和美國大選分別意外過關和由特朗普勝出的「宿醉」情况。其一關鍵或是自認為在第二輪投票中缺乏心水代表的傳統左翼支持者是否願意「含淚投票」予馬克龍。

在第一輪投票結果出爐後,法國部分大學有學生舉行集會,抗議無論是馬克龍還是馬林勒龐,都不會足夠努力保護窮人和環境,例如在索邦大學有學生掛上「佔領索邦,抵抗馬克龍、勒龐和他們的世界」標語橫額,巴黎政治學院更有左翼學生以垃圾罐和橫額堵塞院校大門。

左翼選民原本寄託於「不屈法國」的梅朗雄,但他最終只排第三,無緣出線次輪投票。梅朗雄承認落敗後只呼籲支持者不要投馬林勒龐,未有公開支持馬克龍。不屈法國的內部支持者民調顯示,在次輪投票中,37%會投白票,29%不投票,只有33%表示會投給馬克龍——該民調未提供馬林勒龐作為選項。有法國學者警告,倘若梅朗雄的支持者有很大比例不投票,或會為馬克龍帶來麻煩。

(Euronews/法新社)

Related posts